優化母乳中的活性因子

12 分鐘速讀 /
Paediatrics
什麼是生物活性營養?

調整飲食、生活方式、體能活動可優化母乳中活性因子。
朱世明教授 審閱
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

為了使母親能完全以母乳持續哺餵六個月,WHO 和 UNICEF 的建議如下:

  • 在嬰兒出生後一小時內開始哺乳
  • 依照嬰兒的需求哺乳 (不管白天晚上,只要嬰兒餓了就哺乳)
  • 完全母乳哺餵 (只讓嬰兒攝取母乳,不另外給予食物或飲品,甚至是水)
  • 嬰兒出生後 6 個月內完全以母乳哺餵,直到寶寶兩歲左右,最好繼續餵母乳,加上適當的副食品。

哺乳除了可以強化母嬰連結,對母親與嬰兒也有短期和長期的生理益處

抵禦感染

For baby

抵禦感染,避免齲齒和咬合異常、提高智力、降低日後過重和糖尿病的發生率

預防乳癌

For mother

預防乳癌、延長生育間隔可能降低卵巢癌和第二型糖尿病(T2DM)的發生率

母乳是活的,組成成分相當複雜,包含碳水化合物、胜肽、生長因子、脂質、固醇、礦物質、激素、酵素、免疫因子、維生素,以及細菌和其他細胞。經過 100 多年的研究探討,現在不僅更加瞭解母乳的成分,對其結構和組織,及對嬰兒的影響也有更多認識。

母乳富含營養物質,對熱量攝取和生長發育非常重要。同時也可以提供豐富的活性因子。例如免疫球蛋白、細胞激素、生長因子、激素、聚醣、細胞等生物活性物質,都會影響生理發展、身體功能或發育,最終影響個人健康。

儘管已知母乳含有活性成分,但這些成分並非一成不變,其變化與母體、嬰兒和母嬰以外的因素皆有關係 。因此母親、嬰兒和環境都需要完善,才能打造最佳的起點。舉例而言,母體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可能影響小孩的代謝及健康狀況,例如出生體重不足/早產,日後發生肥胖、第二型糖尿病 (T2DM) 和心血管疾病。

影響母乳成分的因素

影響母乳成分的因素

不可調整的因素

包括母體年齡、生產方式、種族、嬰兒出生週數等。

可調整的因素

飲食攝取 (食物、營養補充品)、生活方式 (吸菸、攝取咖啡因)、體能活動 (妊娠期體重增加)。

在可調整因子中,飲食對母乳和母乳中活性物質的影響最大。母親透過飲食攝取的活性物質越多,嬰兒也能夠獲得越多。飲食中的可調整營養素包括:胺基酸、長鏈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(LCPUFA)、碘、硒、維生素B1、維生素B2、菸鹼素、維生素 B6、維生素 B12、膽鹼、維生素 C、維生素 A、類胡蘿蔔素、維生素 D、維生素 K。相對地,母乳中不可調整、受到嚴格調節的因素則包括鈣、鎂和銅。

除了健康均衡的飲食,體能活動對母乳中的活性物質也有正面影響。實驗證實,肥胖母親分泌的乳汁中,其菌種多樣性較少、TGF-β2 和 sCD14 濃度較低 (有助於調節免疫系統),LCPUFA 的濃度也偏低。因此,透過增加體能活動協助母親減重是需要的。一項研究探討運動和體能活動對母乳的影響,結果顯示運動可誘使人類和小鼠乳汁中的母乳寡醣 3’-SL ( 3’-siallylactose )的含量增加,對代謝健康和心臟功能有益。

生活方式也是一項可調整的重要因子,可對母乳產生影響。研究證實,哺乳期間吸菸 (甚至是二手菸) 會導致母乳中重要的活性物質含量減少,例如初乳中的IL-1a、脂質、蛋白質、DHA及AA 。

結論

  • 母乳富含營養物質,對熱量攝取和生長發育非常重要。母乳也是豐富的活性物質來源。
  • 在可調整因素中,飲食對母乳和母乳中活性物質的影響最大。
  • 體能活動對母乳中的活性物質有正面影響。

參考資料

  1. WHO. Ten steps to successful breastfeeding.
  2. Horta BL, et al.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.
  3. Victora CG, et al Lancet. 2016;387:475-90;
  4. Fields DA, et al. Obesity (Silver Spring). 2016;24(6):1213-21.
  5. Cabrera-Rubio R, et al. Am J Clin Nutr. 2012;96:544-51.
  6. Collado MC, et al. Pediatr Res. 2012;72:77-85.
  7. Storck Lindholm E, et al. Prostaglandins Leukot Essent Fatty Acids. 2013;88:211-7.
  8. Harris JE, et al. Nat Metab. 2020;2:678-687.
  9. Zanardo V, et al. Environ Health Perspect. 2005;113:1410-3.
  10. Bachour P, et al. Breastfeed Med. 2012;7:179-88.
  11. Szlagatys-Sidorkiewicz A, et al. Acta Paediatr. 2013;102:e353-9.